下面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冬眠和死了区别图 养的死了是什么样子?"的具体详细信息吧!

冬眠和死了区别图 养的死了是什么样子?

属于变温动物(冷血动物),无法自主调节体温,其活动完全受外界环境控制。当环境温度低于10-15℃时,就要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这是为适应冬季严寒气候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手段。

冬眠时的,身体绝大部分组织器官几乎关闭,新陈代谢水平极低,进入低能耗状态。

在自然界,冬眠对而言,是一个极大的生存考验。很多体弱或生病的,很可能度不过漫长的寒冬,直接在冬眠中死去。

只有足够健康和强壮的,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大自然残酷的优胜劣汰。

家养龟的生存环境,虽然没有野生那么残酷,但在冬眠中死亡也是常有的事情。

作为宠物,大家基本都是将其视为家庭一员,自然不希望在冬眠中死去。因此,如何避免在冬眠中死亡,成为每年冬季各位宠主十分关注的问题。

同时,冬眠时的处于“假死”状态,头尾和四肢都紧缩在龟壳内,几乎一动不动,就如同死了一般。很多不明就里的宠主分不清状况,不时有人询问“如何区分冬眠和死亡”之类的问题。

因为区分不出冬眠和死亡,错将冬眠“假死”当成了真死,直接扔了或埋了的,也不在少数。

对于冬眠和死亡的区别判断,目前网络上的说法多而乱。其中有些判断方法,令人啼笑皆非。

例如,提出利用扯龟腿、掐龟肉、竹签或针刺等方法,看是否会动;将放入水中,看是否有呼吸动作;或者将泡入温水中,看能否苏醒等。

实际上判断是冬眠还是死亡,并不需要采取这些极端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造成冬眠死亡的原因,以及如何区分冬眠和死亡问题,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在养龟中参考。文中所说的,是指需要冬眠的水龟或半水龟,不含热带龟与陆龟。

一、冬眠期死亡的常见原因

总的说来,自身体质好坏、冬眠环境是否适宜、各位宠主冬眠养护是否得当等因素,都会对冬眠的安全产生影响。

体质差、冬眠环境不适宜、冬眠期间养护不当,都容易造成冬眠死亡。

1、自身体质差,冬眠容易死亡

从能量收支角度看,处于冬眠期的不吃不喝,是一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纯消耗过程,期间并没有补充,也就是典型的只出不进(就如人失业一样,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到底能生活多久取决于既往的储蓄)。

这种特点决定了冬眠对是有选择性的,只有身强体壮、有足够多营养物质和能量积累的,才能应对持续的冬眠消耗,安然度过冬眠期。

而那些体质弱、储存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少的,冬眠风险就比较大;一旦积累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不足以满足冬眠期间的消耗,在冬眠中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要减少冬眠期的死亡率,首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冬眠前身体健康无病,并且积累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这与夏秋季各位宠主饲养水平高低直接相关,冬眠其实只是对前期饲养成绩的一个考核。只有那些经过了合理饲喂、充分锻炼的,才能体质健康、强壮,顺利通过冬眠考核;

而那些饲喂不合理、缺乏锻炼,体质偏弱甚至生病的,则有很大几率被淘汰。要想减少冬眠期的损耗,就要在平常饲养上多下功夫,确保养出体质好、健康无病的。

2、冬眠环境不稳定、不适宜

能否安全冬眠,除了和自身体质有关,也取决于冬眠环境是否适宜。保持一个良好的冬眠环境,是不在冬眠中死亡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

从温度来看,绝大多数在15℃以下开始进入冬眠。其中10-15℃属于浅度冬眠,处于时睡时醒状态,冬眠效果不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造成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耗过快,进而带来死亡。

5-10℃属于深度冬眠,这是最为适宜的温度,能量消耗低,冬眠效果好。而温度低于5℃,有可能受冻;长期低于0℃,有可能冻死。

因此,要想避免在冬眠中死亡,温度应保持稳定,以维持在5-10℃范围内为宜;过高会因营养物质和能量过度消耗而死,过低会因受冻而死。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温度,是指冬眠环境的温度,并不是指气温或室温。例如在浅水中冬眠,这个温度就是指水温,在河沙中冬眠则是指沙子的温度。

从湿度来看,以冬眠环境湿润而不干燥为宜。这主要是因为,冬眠时虽然身体器官接近关闭,但新陈代谢并未完全停止,还需要一定的水分参与,来维持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缺水,会因为失水而逐渐干瘪,直至死亡。除了浅水和泥水冬眠外,采用其他固体介质冬眠的,如泥土、沙子、椰土、苔藓、湿毛巾等,都存在缺水的可能。

冬眠时因为疏于检查补水,每年因此而干死的非常多。去年春节期间,鸫龟先生养的三只小龟,就因为缺水而直接干死,教训非常深刻。

冬眠期间,建议每周检查一次介质,发现缺水时及时补水,以保持湿度稳定,防止长时间缺水干死。

3、宠主养护处理失当,冬眠频繁被打扰

在冬眠中出现死亡,很多时候并非单纯冬眠问题,而是和冬眠前各位宠主饲养不当带来生病、冬眠过程中频繁打扰有直接关系。

(1)冬眠前饲喂不当,致使带病冬眠

冬眠时,免疫系统接近关闭,对疾病几乎没有免疫力。如果带病冬眠,病情通常会逐渐恶化,很容易在冬眠中死亡。而造成带病冬眠的原因,主要有盲目“贴秋膘”和加温清肠等冬眠前情况。

在冬眠前的一两个月贴秋膘,是流传已久的做法。通过大量、频繁喂食,希望将快速催肥、喂胖,以便安全冬眠。贴秋膘的想法是好的,但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做法。

是变温动物,其消化能力和温度高低直接相关。总体特点是温度高,新陈代谢快,消化能力好;反之温度低,消化能力弱。而冬眠前的秋季,气温是逐渐下降的,消化能力也是随之变弱的。

此时贴秋膘,就会产生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一方面是气温降低,消化能力变弱;一方面是大量、频繁喂食。

这两者叠加在一起,轻则消化不良,重则产生慢性肠炎等疾病,紧接着就进入冬眠,很容易因病死去。

清肠也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做法。所谓清肠,就是在冬眠前几天,用温水浸泡,刺激其排便,使其空着肠道冬眠,以防在冬眠期间产生肠道病变。

和贴秋膘一样,这种加温清肠的做法同样存在不科学问题。刻意用温水浸泡,容易带来温差过大问题,也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紊乱,这些都有可能带来生病。

(2)冬眠过程中频繁打扰

冬眠时各器官接近关闭,属于低能耗模式,而非冬眠时各器官全开,是高能耗模式。很多宠主担心在冬眠中生病,有定期检查的习惯。

但检查过于频繁,或方法不合理,会造成在冬眠中惊醒,经常时睡时醒,会造成营养物质大量消耗。

冬眠前积累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有限度的,应对低能耗的冬眠并没有问题,但无法应对苏醒状态下的高能耗,很有可能因营养物质耗尽而死亡。

因此,冬眠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少打扰,让其安静的睡眠,以免造成死亡。

综上所述,体质弱或生病、冬眠环境不适宜、冬眠前饲喂不当造成带病冬眠,以及在冬眠中被频繁打扰,都容易造成冬眠死亡。只有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才可减少冬眠中死亡几率。

尽管如此,在冬眠过程中,偶尔出现死亡的情形,还是难免的。那么要如何判断是在冬眠,还是死亡呢?

二、如何判断是在冬眠还是死亡?

冬眠时不吃、不喝、不动,进入“假死”状态。有些宠主分不清状况,把冬眠中的当成了死亡,直接扔掉或埋了。而网络上不少文章提供的辨别方法,并不是那么靠谱,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下面这些方法:

(1)扯腿、掐肉、针刺等方法,看是否会动,会动说明活着,不动说明死了。

这些方法确实可以辨别出的死活,例如扯龟腿会有回缩动作,但由于刺激性过强,会导致冬眠中的惊醒,反而可能造成死亡。

(2)用手探鼻息,感受是否有气流,没有则为死;或者将放入水中,观察是否会伸头呼吸,不伸头为死。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混淆了正常睡眠和冬眠的区别。

正常睡眠时用肺部呼吸,探鼻孔确实能感受到呼吸气流;放在水中,每隔一段时间确实会伸头呼吸。

但冬眠时并不是这样,肺部呼吸关闭,靠皮肤和肛门呼吸,用手感觉不到呼吸气流;放入水中,也不可能伸头呼吸。

(3)用温水浸泡,看是否会苏醒。是变温动物,泡入温水后,体温升高,确实会苏醒,不苏醒的则可能死了。但泡温水,容易因为温差过大而感冒生病,过早苏醒也可能带来死亡。

其实判断是冬眠还是死亡,是很简单的事情,并不需要这么复杂。冬眠时头尾和四肢紧缩入龟壳中,虽然处于“假死”状态,但并不是真的死了。

除了闭着眼睛、几乎一动不动,其他情况和平常的缩头并无两样。身体湿润,皮肤紧凑、有弹性,眼睛虽闭着但圆鼓不干瘪,具有活体特征。

而冬眠中死亡的则明显不同。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刚死亡不久的,头尾和四肢肌肉松弛、软绵无力,耷拉在龟壳外面;

死亡时间久了,随着内部器官的腐烂,肢体僵硬肿胀,同时有腐臭的气味。

在冬眠缺水干死的情况下,虽然头尾和四肢仍缩在龟壳内,但由于失水,龟壳干燥无光,肌肉萎缩、干瘪、僵硬,眼窝深陷,一副标准的干尸状。

综上所述,冬眠虽然是“假死”状态,但仍具有活体特征,只是头尾和四肢缩着在睡觉。而冬眠中死亡的,是真的死了,不缺水的情况下,头尾和四肢都伸出龟壳外;缺水的情况下,肌肉萎缩、干瘪,眼睛深陷。

三、结语

冬眠是应对冬季严寒气候的一种生存手段,在冬眠期间,身体各组织器官几乎关闭,新陈代谢水平低,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耗低。因此,健康无病的,只要冬眠环境适宜,并不容易在冬眠中出现死亡。

在冬眠中出现死亡损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体质弱不健康、冬眠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冬眠前不当饲喂导致带病冬眠,以及冬眠期间频繁被打扰等,都有可能造成在冬眠中死亡。

辨别是冬眠还是死亡,并不复杂。冬眠只是一种“假死”状态,具有活体特征,肌肉紧凑有弹性,眼睛圆鼓饱满,只是在低能耗状态下一动不动缩在龟壳里的睡眠。

而死亡的,不缺水时头尾和四肢伸出龟壳,缺水时肌肉因失水而干瘪,眼眶凹陷。

好了,这次对于"冬眠和死了区别图 养的死了是什么样子?"这个主题就暂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能有所收获!

如果你有"冬眠和死了区别图 养的死了是什么样子?"这个内容相关问题或者疑问可以留言,我们将不断努力完善信息。 收藏

相关推荐

  • 让狗狗学会开车的训练方法

      为了证明狗狗天然的实力,爱好者们找来几只流浪狗,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模拟驾驶室,通过激励的方式让狗狗完成各种驾驶动作。然后,经过八周紧密训练后,在赛车场的一个玩道,狗狗顺利完成了启动、挂挡、油门、转向等一系列动作,驾驶的姿势还有点帅呢。...
  • 狗狗毛打结严重怎么办 狗狗毛打结的处理方法

      很多饲主喜欢给狗狗洗完澡再梳毛,其实狗狗身上毛弄湿再恢复干燥,它们就会像羊毛般的缩水,这时会更加不容易将其梳开。所以毛发打结的狗狗最好先不要沾水。   其次饲主一定要很有耐心地来对付这些扰人的毛结,首先先从根部用手慢慢地将毛团撕开,...
  • 狗狗洗完澡毛发没吹干有什么影响

      1.着凉感冒,易受病毒侵害   洗澡不吹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狗狗受凉,对于成犬来说这样做的影响可能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未注射齐疫苗的幼犬来说很可能就是致命的。一些初养狗狗的朋友在将其带回家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给它们进行一番清理,可是...
  • 帮狗狗洗澡的注意事项

      1.刚买回来的幼犬、未注射齐疫苗的狗狗,以及刚注射疫苗的狗狗都不能洗澡。   2.为狗狗洗澡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沐浴乳要用狗狗专用的。   3.洗澡前先帮狗狗疏通被毛,并且将杂毛去除。   4.先帮狗狗挤一下肛门腺再开始洗澡...
  • 给宠物狗狗洗澡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帮爱犬洗澡必备用具   1、沐浴乳要慎选   千万不要因为节省或是懒惰就用人的沐浴乳帮狗狗洗澡,狗狗的PH值跟人有差,且有跳蚤问题,如果长期使用人的沐浴乳对狗狗的皮肤很不好,可能会有皮肤红肿甚至掉毛的问题。   2、毛巾...
  • 教你如何快速辨别狗狗发烧

      但是40度对于狗狗来说就是开始发烧了,40.5度以上就可以叫高烧了。如果持续40度以上,这可不是好现象,这就象人持续低烧一样,意味着哪里肯定出了大问题了,一定要尽快去医院看病。   我们怎么才能在狗狗发烧的第一时间就分辨出来呢?这里...
  • 幼犬宠物狗的基本调教方法

      泰迪   调教幼犬标准:   1.狗狗要绝对服从口令,不能高兴时服从,不高兴时发脾气;听到喊它名字,应立即跑过来。   2.要求狗狗不能随意随地大小便,应定点排粪便。   3.让狗狗在指定的犬床或窝中休息。   4....
  • 如何训练贵宾犬大小便

      1、如果您经常在家,教小狗排粪尿的方法是在他刚刚吃过、睡醒或活动过后,您可以即刻将他牵到屋外,一般他会有排粪尿之行为。如果您看到他打圈圈、满地嗅时,这时是一种排尿前之行为。如果您家门经常打开或有院子,您不要抱小狗到屋外排粪尿,您一定要牵...
  • 如何为猫咪梳毛?

      1、抓住猫咪   轻轻地(一定要轻轻地)抓住猫咪,别吓着它,当然,也要控制住自己的力度。不要强迫猫咪坐着不动,或是待在不舒服的姿势太长时间,小心不要梳得太密。想想您自己多不愿意被人拽头发,想象一下要是全身长满头发被人揪来揪去是什么滋...
  • 三大原因致狗狗接种疫苗失败

      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   1.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犬的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犬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应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犬甚至可能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